作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7/4/17 18:07:28 关注:3937 人
最近在商场、影院附近,突然出现了很多电话亭式的"迷你KTV",这种集唱歌、听歌、录歌、线上分享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玻璃房子,短时间内已悄然覆盖全国。
"迷你KTV"为什么突然这么火?目标群体是哪些?会是革命性的产品,还是昙花一现?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似乎是一夜之间,商场、电影院、餐厅等人流量大的地方,纷纷出现了很多外观酷似封闭电话亭的透明玻璃房子,被称作"移动KTV",或者“迷你KTV”。
看似新兴的"迷你KTV"市场,已经出现了很多玩家,目前比较大的有被唱吧陈华投资的咪嗒miniK,获友宝在线先后6000万投资的友唱M-BAR,还有一家融资情况暂时不明,但随处可见倩影的聆嗒miniK,迷你KTV就是一个集合唱歌、听歌、录歌、线上分享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自助娱乐终端,主要面对的是喜欢唱歌的年轻人群。
“迷你KTV”会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么?
眼下,各个”迷你KTV“品牌都在如火如荼的招商,铺设产品,势头如同单车大战,好不热闹。那么“迷你KTV”会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?
任何产品的成本价格永远都是商家的秘密,因此以上分析出来的价格只是预估的参考值。众所周知没有一个商家会赔本卖产品,由此得知成本价也一定会低于售价。而不同的生产厂家在设备的型号、品种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,导致其成本价格也会有较大差距,甚至可达1万元以上。根据上图可知,迷你KTV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前提下,最低成本需在16000元左右。
销售价格
目前所收集到各生产厂商迷你KTV的销售价格都是不一样的。销售价格是一种商业策略,厂家会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以及产品发展进行随时调整。因此以上价格仅作为一种参考。
维护费用
迷你KTV无需值守,但若设备出现问题,其使用经营者也只能依靠生产厂家进行处理,因此每台出售的产品都需向生产厂家交付年服务费。据了解,当前各生产厂家所收取的维护费用不等,基本都需几百元,这里面包含有厂商线上服务费用。部分正规的厂商也会从中抽取一定数额以支付歌曲版权费用。
分成费用
迷你KTV在客人使用时所产生一定的费用可作为一种收入,但这笔收入归谁所有是存在一定区别的。
1、只投不分:迷你KTV由厂家直接经营,所有收入自然都归厂家。
2、只卖不分:厂家将迷你KTV按价格卖给经营者,因此该产品所得的运营收入都归经营者所有,厂家不分成。
3、半卖半分:经营者无需支付购买产品的全部价格或厂家所进行的销售策略,厂家与经营者对产品收入进行分成。
4、不卖只分:厂家采取不销售只分成策略,因此产品收入由厂家与经营者分成。
产品的分成模式与销售价格存在密切的关系,一般而言,销售价格高的产品分成会比较低,反之销售价格低的分成相对而言会比较高。但无论哪种模式,厂家与经营者都需要通过产品赚钱。
目前来看,“迷你KTV”主要的收入形式有两种,一种是硬件销售,直接向加盟商出售"迷你KTV"设备,运营收入全归加盟商所有。硬件销售是一锤子买卖,消费市场和投资圈活跃起来以后,品牌方开始更多的往直营方向上走。
粗算一下,一台”迷你KTV”设备成本2万元,如果开在一线城市,每月的商场租金大概是1000-2000元,加上安装费、服务费、网费、保洁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,一年的成本在5万元左右。
由于地段和人流量的差异,一台“迷你KTV”日收入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,折中以500元/日计算,基本三四个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,其他的就都是纯利润了。
以上是比较理想的情况,在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,“迷你KTV”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能否围绕这一群人持续更新迭代,提供更多附加值的服务,可能决定着“迷你KTV”最后到底能走多远!
"迷你KTV"为什么会突然这么火?它会是大众娱乐产品的一次革命,还是泡沫?想弄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要先看一下整个KTV行业的发展变革。
KTV最早起源于日本,从早期在小酒馆里拿着话筒对着电视机哼唱发展到Karaok。Karaok是日英文杂名,意思是“无人乐队”。后来卡拉OK从日本传到台湾,演化成如今的量版式KTV以后,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大陆,各种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。
据统计,2013年我国KTV数量约有2万家,其中钱柜、好乐迪、大歌星、温莎 windsor等都是全国知名连锁品牌。
但经济转型中,KTV也受到了冲击。被视为行业第一品牌的钱柜先后关闭了全国十几家店,有万达撑腰的大歌星也出人意料的以歇业告终,其他无数中小型KTV更是陷入了经营惨淡的僵局。
分析其原因,固然有门店租金、人员工资不断上涨,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,国家严控"三公消费"导致公务员群体消费支出减少,音乐版权费用的征收等因素影响。更主要的还是KTV多年来维持着旧有的经营模式,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,尤其是没有抓住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,要知道他们可是今天的消费主力军。
传统KTV逐渐走向式微,而以唱吧、全民K歌、天籁K歌、酷狗K歌等为代表的社交K歌应用却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。
以发展最为亮眼的唱吧为例(唱吧在2015年8月完成了D轮4.5亿融资,估值43亿人民币),其在商业模式、运营策略,产品功能上都与传统KTV截然不同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了在线KTV的全新生态。
看似简单的在线K歌模式,唱吧能在传统KTV一片低迷的境况下,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,主要是抓住了年轻用户以下几个潜在需求:
1、在线KTV满足了年轻人随时随地想唱就唱的需求,非常便捷,而且相比传统KTV动辄好几百的消费,完全免费的在线k歌想不吸引人都难。
2、年轻人大都喜欢社交和分享,唱吧打造成一个K歌爱好者社区,还提供了有趣的智能打分系统,所得评分可以分享给好友PK,这个功能以裂变的形式吸引了很多新用户。
3、用户都喜欢看美女唱歌,就像现在都喜欢看美女直播一样。唱吧深谙用户心理,产品设计紧紧围绕美女明星用户,推出了一系列活动,吸引了无数宅男围观。
4、唱吧在后台对用户声音进行了美化处理,可谓是声音版的“美图秀秀”。人皆有爱美之心,这一功能极大地鼓励了用户,增加了用户黏性。
在线KTV如火如荼,进一步冲击了在寒风中颤抖的传统KTV。
但是,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是,无论在线KTV多么受欢迎,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KTV,就像路上跑的外卖车再多,还是有人要去餐厅吃饭一样,这里不再赘述。
唱吧陈华也知道这个道理,所以在2014年宣布进军线下,携手在KTV行业耕耘多年的麦颂,共同打造从线上APP到线下KTV的闭环,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。
与传统KTV最大的不同点在于,除了基本的K歌功能,"唱吧麦颂"延续了唱吧的社交功能,用户可以现场唱歌一键录音,再通过唱吧APP分享给线上线下的其他用户。
陈华当年号称要在五年之内开到2000家,目前2年过去了,通过直营+加盟,“唱吧麦颂”在全国分店数量已经有150家了。
虽然跟最初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,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KTV连锁品牌,证明“唱吧麦颂”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变革,取得了初步效果。
是“碎片化娱乐”还是“空巢青年经济”?
如果说“唱吧麦颂”是传统KTV的2.0版本,那如今的“迷你KTV”会是升级后的3.0版本么?
就K歌体验和社交功能来说,有“唱吧麦颂”珠玉在前,“迷你KTV”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,更多的是满足了消费者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。迷你KTV的优势在于,消费者不需要提前预约,也不需要为了唱K舟车劳顿,在餐厅排队的时候,在等电影院开场的时候,都可以随时进入玻璃房,唱个10块钱的。
如何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吸引消费者,如何更多地抢占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,是近年来所有面向C端消费的平台或品牌心心念念的大事。
如今,消费者可以用于打发零碎时间的娱乐太多了,手游、短视频、在线K歌、抓娃娃机等都是众人喜欢的消遣,也是“迷你KTV”的竞争对手,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可以互相替代。
所以,新消费内参认为,如果“迷你KTV”在前期爆发之后能沉淀下来,真正成为革命性的产品,其中的一个关键点,一定是满足了某一特定人群的唱K需求,这个特殊人群就是“空巢青年”。
日本着名管理学家、全球趋势大师大前研一在《一个人的经济》指出,21世纪的三股大趋势“高龄化、少子化、网络化”,正默默地互相连动,结合成一个巨大的“一个人的经济体”。
大前研一的预言正在中国上演,“一个人的经济”潮正在中国加速显现,并将深刻影响中国的消费、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。
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,如果要盘点一下“空巢青年”消费榜单,"迷你KTV"绝对榜上有名,搞不好还名列前茅。
这么说是因为,"空巢青年"肯定有唱K需求,一个人去KTV难免有些奇怪,同事朋友又不一定好约,"迷你KTV"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,随时都可以找个玻璃房唱两句,既不尴尬,性价比又高,岂不美哉。
有人会问,空巢青年好像是个新概念,能有多少人,能支撑起一个新消费品么?
事实上,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,全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%上升到2015年的14.92%,这个数字还会增长,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。这些独居人口中,除去“空巢老人”和一部分离异、丧偶人群外,基本属于“空巢青年”的范畴。
注意,这个数字是全国平均数,考虑到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都是外地青年扎堆的地方,独居比例更高,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,“空巢青年经济”的规模和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可观滴。
(来源:网络整理)
转载请注明《神州动漫》!
网友评论